大爱相“髓”丨祝琳琳:有一个生命因我而留存
祝琳琳1982年出生在海拉尔,2007年在学校与学生进行操行讲评时偶然收到呼伦贝尔市中心血站的短信通知,便带领学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08年11月12日与丈夫在同事的介绍下走进婚姻殿堂,新婚的第三天,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通知她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低分辨率配型成功,需做高分辨率配型检测。祝琳琳听后非常兴奋,但是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不太了解的她还与丈夫第二天就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见了面并进行了咨询,在我们的详细介绍后,她们夫妻二人毅然决然的签定的志愿书,半月后,市红十字会进行血样标本采集,回去做高分辨配型,可喜的是配型非常吻合。在体检等各方面都合格的情况下,2009年3月8日呼伦贝尔学院举办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全院师生为她加油鼓劲,中午祝琳琳乘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临去北京的前一天,她才告诉了父母。父母很高兴,尊重她的选择,说:“既然做教育事业,更有义务身体力行。更何况患者正在等着救命呢,去吧,我们等你回来!”
3月13日上午就要采集了,前一天晚上祝琳琳躺在床上,思绪翻滚。想到有些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不知道而存在一些误解,而自己就要用亲身经历,来消除误解,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感到热血沸腾。晚上母亲打来电话,嘱咐她一定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听大夫的话早点回来。挂了电话,祝琳琳潸然泪下,得到家人支持的她,心里无比踏实。
采集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中午12时30分左右,机器停了下来,大夫迅速封扎管道,取出了那袋还带着温热的干细胞。从外表上看,和献出来的血没有什么区别,也是那么暗红色的一小袋。祝琳琳的先生像孩子似的非要与那带着妻子体温的造血干细胞合影留念,说将来要给孩子看这意味深长的照片,让孩子知道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幸福的家庭。
由于第一天采集的干细胞含量偏少,所以14日将进行第二次采集。所采集的干细胞将由专业人员护送到指定地点,输送给那位正在等待救命的患者。在采集干细胞的过程中,红十字会的领导都来为她加油鼓劲儿。并授予祝琳琳“爱心捐髓使者”荣誉称号。她激动的说,等了好久,终于能在茫茫人海中配型成功并实现捐献,这是我的幸运!更希望这份幸运能感染到患者的身上!祝愿她能尽快康复!
3月14日,大夫祝贺祝琳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于是她成为呼伦贝尔市第7例、海拉尔区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是呼伦贝尔学院师生中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第1例。同时也是全国第1162位成功捐献造血干胞的志愿者。
时光如梭,九年的时间已经过去,那孩子应该结婚成家了。而祝琳琳在2012年4月顺利产下8斤4两的大女儿,2014年又收获了小女儿,两个孩子活泼可爱,身体健康的很。这用事实证明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祝琳琳的身体健康丝毫没有任何影响。
做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祝琳琳身体力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她召开了多场次的交流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每一场学生都会听得潸然泪下,掌声不断,可这正是一名大学生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表率;她的事迹也感动了身边的同事和学生,他们都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纷纷加入中华骨髓库;学生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为社会奉献爱心。祝琳琳深刻的体会到,人道、博爱、奉献,不仅仅是一句宣传的口号,它是一种精神,更是一份信仰,会让所有人感受到和谐社会的美好,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不光是呼伦贝尔人民的爱心载体,更是承载着呼伦贝尔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
而现在,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祝琳琳想和大家说,现在的我和捐献之前没有变化,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同时,我收获了许多的称赞和荣誉,其实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说我捐献的意义,除了救治患者之外,还有就是可以作为一个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于己无大碍,于人能救命”的证明。爱不分大小,伸出您的手,加入到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队伍中来,让您的爱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社会因我们的行动而前进一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